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突变」新冠病毒突变基本饱和?专家这样解读

「突变」新冠病毒突变基本饱和?专家这样解读

提问时间:2022-12-30 13:10:40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有流行病学专家发表言论认为,新冠病毒的突变基本上已饱和了。新冠病毒当真已经 " 变无可变 " 了吗?

在此前的学术会议上,多位专家也曾讨论过新冠病毒变异将往何处去的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强调机体免疫力对病毒突变的压力。他表示,病毒一直都有突变的 " 冲动 ",但人类的主动免疫或感染及重复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会制约新冠病毒变异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从整个自然界的广阔范围内看待病毒的变异,他表示,新冠病毒的宿主范围非常广,从老虎、狮子到老鼠、兔子,而且仍在进一步扩大,不能忽视新冠病毒可能带来更大的挑战。

无论是人类免疫对病毒变异方向的制约还是在物种间 " 反复横跳 " 的可能性,两位专家的观点均表明,对新冠病毒进行变异预测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那么,新冠病毒突变会发生 " 饱和 " 吗?科技日报记者连线采访了病毒学专家。

平均每年变异 24 个位点

" 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为平均每年变异 24 个位点。" 病毒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告诉记者,这意味着 3 年过去了,现有新冠病毒的序列与原始株序列比较,突变碱基数量的平均值将在 70 — 80 个左右。

为什么新冠病毒会以相对稳定的速度发生变异呢?

" 新冠病毒有纠错机制,在病毒复制的时候难免会发生错配 ( 不遵循 A-U、C-G 的原则 ) ,比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缺乏纠错机制,错配后变异就发生了。" 童贻刚说,而新冠病毒不同,在错配后会有自带的纠错机制将部分错配碱基改正过来。

由于有纠错机制,新冠病毒就好比一个现代化工厂,有在线质控系统,复制时的出错概率是相对较小的。

" 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全长有 3 万多个碱基,即便只关注 S 蛋白 RBD 区也有几百个碱基,从数学概念上讲,新冠病毒变异还远没达到饱和。" 童贻刚说。

此外,作为 RNA 病毒,新冠病毒存在不同的变异方式,包括渐进式变异 ( 碱基突变 ) 、跳跃性变异 ( 基因重组,例如 XBB 就是 BA.2.10.1 和 BA.2.75 亚系的重组体 ) 。这些也使病毒变异难以达到 " 饱和 "。

当前病毒突变重点是免疫逃逸,未来会耐药吗

对于新冠病毒突变的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 S 蛋白的 RBD 区域的数百个碱基。其他区域 2 万多个碱基的变化对病毒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并没有深入研究。

当前,疫苗的接种助力全人群建立起免疫屏障,使得新冠病毒因为要应对人类宿主的免疫压力,不断变化 S 蛋白的 RBD 区,实现免疫逃逸。

在未来与病毒的较量中,人类仍需要通过科研创新创造更严苛的环境磨掉新冠病毒的 " 利爪 "。童贻刚说,例如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未来在耐药性、环境抵抗力等方面发生其他位点的变异,药物研发应该有更广阔的视角,应鼓励多种作用机理的新冠药物的开发,以避免药物靶点单一带来的病毒耐药性的产生。

" 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研究还不能说足够透彻。" 童贻刚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人的百米跑时间极限是 10 秒内,猎豹的是 3 秒多,仍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将新冠病毒的致病潜力限制住。

人群免疫对新冠病毒进化产生巨大压力

张文宏曾坦言," 虽说病毒的变异是没有方向的,但病毒的进化是有规律和方向的。当前病毒的低毒性使得病毒的传播让我们无法追踪和第一时间预警,这有利于它的进化。"

当前传播更快、临床症状更隐秘的奥密克戎在新冠病毒中具有生存的优势。基于此,张文宏认为,从奥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跃出来再诞生一个传播更快的毒株现在已经很困难了。

" 随着国际上不断使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病毒需隐匿传播,因此,毒力越弱的毒株,其传播的速度就会更快。" 张文宏说。

三年来,新冠病毒的演化轨迹无不带有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痕迹。人群中高比例的疫苗接种以及再感染带来的机体免疫力,将始终引导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多名专家认为,它最终会变得像人类普通冠状病毒 HCoV-OC43 一样,不再产生严重症状。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突变」新冠病毒突变基本饱和?专家这样解读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xiaoyin02.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突变」新冠病毒突变基本饱和?专家这样解读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yin02.com/shcs/855289.html

相关文章